【原創】古代詩人的修煉故事 《賀知章》-梅松鶴、歐陽子雲.記者心篤改寫.視頻宇蓮
1 min read
賀知章(公元約六五九~七四四年),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是盛唐時期有名的詩人。他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詩狂」之稱。他和李白是好朋友,都是「飲中八仙」之一;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合稱「吳中四士」,以文詞俊秀而名聞上京。
賀知章流傳下來的詩不多,收錄於《全唐詩》中的只有二十首。其中七首是祭神樂章,三首是應制詩(即按皇帝的要求寫的詩),但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稱唐詩精品,一直被人們傳頌著。他的詩文以絕句見長,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
他的《詠柳》詩膾炙人口,是寫柳的精品,「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特別是「二月春風似剪刀」已成千古名句。
遇神仙辭官尋道 《回鄉偶書》卻被誤解
在《太平廣記》中有這麼個故事
賀知章住在西京宣平坊。他家對門有一個小板門,他經常看見一老人騎驢出入其間。如此過了五、六年,老人的面色和衣服卻依然如故。老人擅長修道煉丹之術,賀知章持一顆明珠,敬獻給老人,請求老人給他講授道法。老人將明珠交給童子,讓他上市場去買餅。賀知章心想,寶珠是特意送給老人的,可老人卻如此輕用,心裏非常不愉快。老人說:「道法只可以心得,吝惜財物之心不去,是不可能得道的。應當到深山窮谷之中,勤奮地、專心致志地去修行,生活在市朝中是難以得到的。」賀知章聽了頗有所悟,後辭去官職,入道還鄉。(出自《原化記》)
賀知章遇到了神仙,從而改變了命運,最後棄官修道。他還鄉修道時寫了《回鄉偶書二首》,第一首:「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此詩幾乎是學過唐詩的人都能背誦;第二首:「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詩文感人肺腑,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實自然,後人大多認為那是感慨世事滄桑的感傷詩,其實是被誤解了。這兩首詩的大意是,自己離開家鄉那麼多年,雖然兩鬢斑白,但心還是來時的那樣兒童般的純凈;忽然看到了真實的自己,是該回去的時候了,我的心和門前鏡湖水一樣還是來時的樣子。
所以詩中的真正寓意是積極向上的,是感慨自己修道之心太晚,但辭官返鄉入道又是一個好兆頭。
修出「超感」能力 醉八仙排名第一
天寶元年(公元七四二年)時,李白與道士吳筠一起在剡中隱居,其間他們拜訪了賀知章,李白把自己寫的一些詩文給他看。賀知章讀了李白的《烏棲曲》[1] ,歎道「此詩可以泣鬼神矣」;讀了李白的《蜀道難》[2],他禁不住揚起眉毛對李白說:「公非人世人,豈非太白星精耶!」
賀知章當時官居高位,詩文也很有名,但他讀了李白的詩文後感歎地說:「子,謫仙人也。」(你是從天上貶謫下來的神仙啊。)對一個初出茅廬、尚未成名的李白極其誇獎稱揚。
賀知章是修「真」的修道人,不能說假話,同時也修出了「超感」能力,一眼就看出李白超群出眾的詩才。他比李白大了四十歲,但倆人卻一見如故而成為忘年交。

他和李白都極喜歡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在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如此寫:「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說賀知章喝醉以後騎在馬上前俯後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樣;醉眼昏花地掉到井裏頭,他乾脆就在井底睡著了。一般人即使喝得爛醉如泥,冷水一噴也就醒過來了,但他喝醉了落到井裏也醒不過來,所以醉八仙中賀知章排名第一。
告老還鄉當道士 皇帝贈詩百官送行
賀知章在八十六歲時得了一場大病,完全不省人事,但後來又死裏逃生回過來。他請求皇上恩准他告老還鄉當道士,唐明皇准許並同意他把京城的家捐出來作為道觀,還特地賜名「千秋」;又下詔在京城東門設立帳幕,讓百官為之餞行。
唐明皇還親自寫詩為他送行,詩的序言說:「天寶二年,太子賓客賀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遊。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賦詩贈行。」
詩中寫道:「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後來又寫了第二首:「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竹錄),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唐代文人中求道訪道的非常多,在那個時代,一個人看淡紅塵、轉而入道是一件極平常的事。但像賀知章這樣由皇帝親自出面召集百官為之餞行,還寫詩相贈,其待遇堪稱位極人臣,隆盛一時,這在歷史上可說是一個千古奇觀。
結語
中國很多古代的名人,隨着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都開始厭惡名利,有了向佛修道之心。比如白居易、王維、韋應物等,都是如此。
賀知章留下的詩文不多,但從他的七首祭神樂章可以看出,他是個虔誠而嚴肅的修煉者,很深入地鑽研修煉理論,他最終棄官歸隱並且正式成為道士,就是他多年修煉、道心精堅的明證。
註釋:
[1] 《烏棲曲》
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裏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含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
[2]《蜀道難》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參考資料:《全唐詩》、《唐詩紀事》
點擊鏈接進入乾淨世界:https://www.ganjing.com/zh-CN/video/1f77vqp2eq8YkbawgU9Q6dkFW1e51c
賀知章(公元約659─約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是盛唐時期有名的詩人。他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合稱「吳中四士」。他的寫景詩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們都是「飲中八仙」之一。
賀知章流傳下來的詩不多,收錄於《全唐詩》中的只有二十首。其中七首是祭神樂章,三首是應制詩(即按皇帝的要求寫的詩),但僅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稱唐詩精品,一直被人們傳頌著。他的《詠柳》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寫柳的精品,特別是「二月春風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他的《回鄉偶書二首》,感情真實自然,語言樸實無華,發自心底,感人肺腑。特別是其中第一首:「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此詩每一個從小學過唐詩的人都能背誦,而其深情厚意卻非人人都能完全體味得到。




點擊進入乾淨世界【迎接新世紀】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f1s1tqblgo3UKPs01RyCmaIQ15u0c


觀看鏈接: https://sypa.us/3Cw9Z8y

無限觀看【神韻作品】(English.Vietnamese)可以用code:2082Z降低10%費用:https://www.shenyuncreations.com/zh-CN/subscription
To purchase tickets to Shen Yun, please login購買神韻門票請登錄:https://www.shenyun.com/tickets Can’t wa

輪大法全部經書:
正體:https://big5.falundafa.org/falun-dafa…
简体:https://gb.falundafa.org/falun-dafa-b…
在線閱讀各語種《轉法輪》:https://www.falundafa.org/
線上免費學習班 https://chinese.learnfalungong.com/
All Falun Dafa Sutras:https://en.falundafa.org/falun-dafa-books.html
Read online in all languages《轉法輪》:https://www.falundafa.org/
Free Online Learning Classes:https://chinese.learnfalungong.com/
Falun Dafa Buch auf Deutsch:https://de.falundafa.org/buecher.html
Kostenloser deutschsprachiger Falun Gong-Kurs:https://lernen.falundafa.at/
All Falun Dafa Sutras:https://en.falundafa.org/falun-dafa-books.html
Read online in all languages《轉法輪》:https://www.falundafa.org/
Free Online Learning Classes:https://chinese.learnfalungong.com/
神韻チケット&公演情報 jp.shenyun.com/2023/001/
法輪大法 書籍&新経文 https://ja.falundafa.org/index.html
法輪大法無料オンラインレッスン https://ja.falundafa.org/falun-dafa-books.html
編集者:鈴蘭
責任編輯:xtd
法輪大法正見網與宇蓮空間及明慧之窗授權【迎接新世紀】網站宗旨:傳播真相 回歸傳統。把正的善的美的純的光明作品呈現給大眾使讀者受益的非贏利公益事業。特點:群英薈萃之地 民眾容通之處。(海納百川 潤澤蒼生)歡迎投稿【迎接新世紀】郵箱:liwenhan8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