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鼓楼完美体现了侗族工匠的建造技艺(附程陽風雨橋)
1 min read
大利侗寨滿足了對古寨裏的所有暢想。去貴州,不要再想着肇興侗寨了,大利保存了侗寨所有的經典,不論是建築還是文化,更重要的是每家每戶都住着侗族的土著居民。來大利侗寨,三天兩夜。一下車便能遇上攔門酒、逛鼓樓、花橋上奶奶編織手帶,晚上能看到滿天星空,能聽着侗族大歌,看着侗族大戲,寨子裏的女人都穿着同一的藍布料衣服,從地裏摘的黃瓜能遇上游客問就送。還有織布機在房子裏,年輕人在染布、織布和製衣。這是一個依然鮮活,保留淳樸和人情的地方。
侗族鼓楼完美体现了侗族工匠的建造技艺
谢维峻導語:侗族鼓楼完美体现了侗族工匠的建造技艺,是侗寨中最重要的公共场所和最显著的标志,侗族群众休闲娱乐、集众议事、迎宾送客等重大事项都在鼓楼内完成。
从江侗族用杉木建造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侗族鼓楼,全县有大大小小侗寨212个,分布各式各样的鼓楼108座。根据民间传统地理区划,从江县鼓楼可分为五个群体。
九洞鼓楼群共有鼓楼29座,分布在往洞乡大部分村寨。是从江县密度较大的鼓楼群之一,特点是建筑年代久远,楼体雄伟壮观,造型优美流畅,以增冲鼓楼为代表。六洞鼓楼群共有鼓楼28座,分布在贯洞、洛香、庆云等乡镇,鼓楼群密檐层数较少,具有小巧玲珑的特点,以佰二鼓楼为代表。仟七鼓楼群共有15座鼓楼,分布在谷坪、下江等乡镇,特点是楼体高大挺拔,以高阡鼓楼为代表。二仟九鼓楼群共有鼓楼15座,分布在丙妹、高增等乡镇。特点是清秀,装饰华美,以小黄新全鼓楼为代表。都柳江畔鼓楼群(亦称为融河鼓楼群)共有鼓楼24座,分布在西山、斗里等乡镇,特点是楼体纤细,以西山陡寨鼓楼为代表。
据五代马鉴撰写《叙事始·鼓楼》载“村置一楼,楼置一鼓,以防盗贼。”《唐书》对侗族村寨也有“会聚侗鼓吹角”的记载。侗寨由众人集资出力修建公共建筑——卡房,侗人称为“堂卡”或“堂瓦”,意为“侗人议事的场所”,这是侗族鼓楼的最初形式。从江县往洞乡一带的鼓楼,每当外寨宾客来本寨“月也”之时,寨内“罗汉”皆咸集于鼓楼里,款待外来的姑娘,并与之对歌作乐。明万历年三年(1575)《尝民册示》说:“……或七、八十家,三、五十家,竖一高楼,上立一鼓,有事击鼓为号,群踊跃为要。”清李宗昉的《黔记》对这一建筑有更进一步的描述:“诸寨共与高坦处建一楼,高数层,名聚堂。用一木杆,长数丈(尺),空其中,以悬于顶,名长鼓。凡有不平之事,即登楼击之,各寨相闻,俱带长镖利刃,齐集楼下……”明确了此时所建之楼为“聚堂”(侗族村寨聚会场所)。“聚堂”与“堂卡”或“堂瓦”的作用无异。
由简单的干阑式卡房到“罗汉楼”演变成“聚堂”,最后成为现代形式的鼓楼。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美观的、多功能的高级形式转变的。后建的鼓楼,层数逐渐加高,楼冠也是由简到繁,由普通两面倒水的人字屋顶,发展为塔式楼顶;楼檐也是由四方(四面倒水)逐渐增为六方、八方和上下方数不等形状;由无顶尖,发展为连串葫芦型宝塔顶尖……
从楼体立面密檐形式上有三层、五层、七层、九层、十一层、十三层、十五层等,极个别为偶数。顶部有悬山式、歇山式和多坡面攒尖等。在攒尖顶中,又有双叠顶和单叠顶之分。从楼体主承柱上可分为:内四柱外八角、内六柱外六角、内八柱外八角、内四柱外四角等。
鼓楼规模大小、高度、平面呈何形等要件,除与村寨的大小、族系、富有程度和杉木原料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定居落寨的先后,村与村之间的从属,同一村中的族系从属(或上下辈份)等有关,具有严格的等级区别。从形式上一般是六边形从属于四边形与八边形;矮从属于高;小从属于大。
从江县最为普遍的密檐式宝塔形攒尖顶鼓楼,其建筑过程:村寨从商议立楼到鼓楼建造完工,主要经过选址、备料、下墨、立柱、上架、上梁、架顶、上瓦、装料着色等主要过程,历时二至三年而成。
建造鼓楼是村中大事,一般由寨老提出,全村家族长辈商议同意后,确定选址、备料、劳力分配、工钱筹集、聘请师傅等事宜。备料重点是鼓楼主承柱和中柱(雷公柱)由谁捐,一般是较早落寨,生活条件宽裕且人丁兴旺的家庭捐献。位于鼓楼顶端的中柱则必须由本寨(族)修建第一座鼓楼时捐献中柱的后代子孙中捐出,其余材料由全村平摊。工钱是按家庭人口分摊,以前除银毫外,师傅酬劳有米、酒、肉、布等物品,多少无统一标准,开工后,全寨各户轮流好酒好菜招待师傅。村寨中因火灾或自然灾害损毁鼓楼的一般在原址上重建,而不另行选址。大多侗寨在建寨之时就留出修建鼓楼的地基,有“未成建寨先立楼,砌石为坛祭祖母。鼓楼心脏作枢纽,富贵兴旺有来由……鼓楼是一寨暖和窝,没有鼓楼无处乐……”的古歌。
择吉日,寨老带领青壮年到树下举行祭拜树神山神仪式,祭毕,寨老先砍三斧,随后青壮年轮流将树砍倒,树要顺山倒,忌讳有恶死、夭折、绝后的家庭成员参与砍伐。木料备齐后,撑墨师傅(鼓楼总设计师)便择吉日良辰发头墨,头墨十分重要,也十分神圣,当年是本命年的撑墨师傅不能打头墨(须另请头墨师傅),头墨师傅身穿新装,念咒语,烧香纸,将木料(长2米左右的瓜柱)置于新制木马上。刨光其表,取出墨斗开始发墨。仪式完成,对鼓楼各部件开始加工制作。
头墨完成后,掌墨师傅手提竹尺、墨斗奔走于各柱、枋之间测量划墨线,其他助手按照各自分工,将鼓楼主休构件加工完成,其他附属部件枋条、波浪额枋、檩子、椽皮、斗拱等在楼架子竖好后制作。在立鼓楼之前先升好架子,架子竖在鼓楼主承柱内侧,分布形式高度与鼓楼主承柱分布形式高度基本一致,以使主承柱竖起后靠在架子上,竖楼是整个鼓楼建造的最重要环节,吉日选定,(一些地方在竖楼当天,掌墨师傅架两个木马连成一线,在这两个方向的住户均要回避一个时辰)面向鼓楼方向的人家挂上自织土布和柚子树叶掩煞。
上梁是侗族传统鼓楼、民居建造过程中的一重要程序。鼓楼主体构架完成后,吉日良辰,将鼓楼主梁(太平梁)升至顶悬空架在两主承柱枋之间,称作上梁。念咒语后杀鸡,将鸡血淋在即将被拉上的第一梁上,并系一小红布与谷穗。站在鼓楼顶端的两人分两端各持一根绳子将梁柱缓缓拉起,同时鸣放鞭炮。梁拉到顶端后架设于两主承柱之间的枋上,随后将糖果、糍粑、红包等物从鼓楼顶四下撒开,鼓楼下人们嘻笑着争抢。鼓楼完工后,村寨举行隆重的欢送师傅仪式,村中除送红包外,尚有猪头、布匹等物,吹起芦笙,鸣放鞭炮将师傅们送到村头。择吉日进行“进楼”仪式和“挂鼓”(将信号鼓置于顶层),村中老人们在楼内划拳喝酒,青年男女吹芦笙唱侗歌。仪式完成后,预示鼓楼从此对外开放,其他村寨方可在楼内吹芦笙唱侗歌。
最后还要择吉日举行贺鼓楼落成典礼,那一天全村男女老幼身着盛装,近邻村寨、亲朋好友前来庆贺,送匾额的,送红包的,赠吉言,村寨之间进行唱戏、对歌、吹芦笙比赛、踩歌堂,入夜鼓楼内灯火通明,划拳声、歌声、笑声响成一片,直至通宵达旦。
在侗寨里,鼓楼既是吉祥的象征,又是民族形象的标志与化身,它的地位是神圣、崇高的。侗族能工巧匠们把作为民族精神物化的鼓楼,建造得既具有内在慑人心魄的神圣美,又极具观赏价值的雄浑美与壮观美。鼓楼的整体以杉木做柱枋凿榫衔接,横穿斜套,纵横交错,结构严谨牢固,却不用一钉一铆。侗族工匠利用杉木“湿胀干缩”的原理,对柱子与枋进行处理(柱未干而枋已干),使二者结合更加牢固。
侗族先辈在广泛吸收其他民族建筑精华的基础上融合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理念,与自身的风格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既有完美的建筑艺术及成熟的建筑技术,又有浓郁的民族气息。不仅体现了高超的手工技艺,而且把鼓楼同杉树联系起来(在侗族的古歌和传说中,对杉树有许多传奇般的描述),这是一个民族的“种族记忆”和文化根性。实际上使鼓楼和自己本民族最古老的宗教信仰建立起一种渊源和传承上的关系,同时还有取其生命力旺盛的象征含义。
侗寨的建筑群是以鼓楼为中心而展开的一个文化区域,它是侗乡特有的文化,鼓楼是一个寨子的中心,鼓楼附近是歌坪、戏台、萨堂,这四部分构成了侗寨的文化核心。侗族文化又称为“鼓楼文化”,不仅因为鼓楼是侗族建筑中的杰出代表,更主要的是侗族的全部精神性的文化结晶。从历史记忆、宗教信仰、艺术娱乐、文化传承到法律、习俗、节庆、交往等等诸多方面都离不开鼓楼。鼓楼对于侗族文化来说,是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其中积淀和蕴藏着侗族最重要的文化元素,以鼓楼为中心几乎可以洞观侗族文化的全部。侗族鼓楼营造技艺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肇興侗寨,這個有着千年古村的淳樸村落,這裏是侗寨中鼓樓最多的村子。這裏居住了很多年輕的侗族人,因爲村子的商業化,引入了資源,而使得當地人能夠在此地創業和工作。

侗族建築藝術大成《程陽風雨橋》
侗族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鬱,文化古樸燦爛。侗族村寨多建於山麓、溪流河畔,所以凡侗族人聚居地區,有河必有橋。此地區建築橋樑的特色是,橋上有廊和亭,能擋風遮雨、供人畜通行,故稱為「風雨橋」。橋樑對於侗族人溝通村寨之間的聯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位於廣西北部與湘黔兩省相接的三江縣是以侗寨族為主體(占全縣人口54%)。侗族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郁,文化古樸燦爛。侗族村寨多建於山麓、溪流河畔,所以凡侗族人聚居地區,有河必有橋。此地區建築橋樑的特色是,橋上有廊和亭,能擋風遮雨、供人畜通行,故稱為「風雨橋」。橋樑對於侗族人溝通村寨之間的聯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據統計,目前三江縣境內10米以上的「風雨橋」有176座之多。而其中聞名中外、規模宏大、保存最好、形式獨特而富於變化的,首推位於廣西省三江縣林溪鄉平巖村林溪河的「程陽風雨橋」。 它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
風雨橋通常架設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上,既作交通之用,又有象徵飛龍繞寨,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平安吉祥的宗教意含。故「程陽風雨橋」又稱為「回龍橋」、「永濟橋」、「普濟橋」、「賜福橋」、「盤龍橋」等。
在建築史上 「風雨橋」稱之為「廊橋」、「樓橋」或「花橋」。它是下為橋墩,上為長廊為基礎結構的木橋,是侗族建築的特色,集橋、廊、亭三者於一身,在中外建築史上獨具風韻。
「風雨橋」建築起源於西元3世紀初。散處於中國西南、西北、華東部分地區,其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其趣。橋的造型是侗族村寨模式的再現,橋亭和鼓樓造型相似,而橋廊則與民居的線條相吻合,整體構成完整的侗族村寨藝術的風貌。
程陽風雨橋是由程陽、馬安等村鎮50位侗族老人於1916年始建,用了12年時間才完成。此橋橋面長77.76米,寬3.4米,高10.6米,橋台距離64.70米,河面至橋亭高20.25米。 5個六角形的石砌大橋墩,分為四孔,每孔淨距離14.8 米。
風雨橋的結構組成分成三部分:
下部為青石壘砌的橋墩,墩底用松木舖墊為底層,以油灰沾合青石砌成菱形的墩座,上面再舖置杉木。橋墩之間跨度很大,能工巧匠們就在這橋墩之上舖了兩層架四五尺直徑、下短上長的六根連排大杉木做為「挑梁」(又叫挑枕),而把兩層正梁架在挑梁之上,再舖設木板作為橋面。
有橋墩為支點,以挑梁為貢桿,從而縮短了跨度。同時又把橋亭的佈局,築在兩節大梁的交接處和大橋的兩端,使其起到重力平衡作用,借其重力來穩住大梁,減少上下顫動,以延長大梁壽命。
中部為木質橋面,其結構以「密佈式懸臂托架」支梁體系。整座橋樑、橋柱及橋面橋體建築結構,以及橋面上亭、廊的柱、枋、欄杆全用杉木鑿榫銜接,鑿眼穿枋,大小木條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完全不用一釘一鉚,它的建築驚人之處在於,整座橋樑不需鐵件勾連,而能整體結構嚴謹精密,堅固耐久,表現了侗族建築藝術的高度水平。
橋的木欄杆下設計一層往外挑一點二公尺的大挑簷,不但可美化橋身,同時還保護下面的木結構,能遮避雨水的侵蝕而腐朽。
上部為亭廊,也是採用榫鉚結合的樑柱體系連成一座整體。各墩、台上建有五座塔式橋樓亭,位於中央的橋樓亭最高,建築樣式為「挺頤式四層六角寶塔式」樓閣。中央橋亭兩邊各有一座稱東西台亭,為「多重簷攢尖頂的四層四角寶塔式」樓閣。在橋頭兩端各有一座「多重簷歇山頂式樣的四層殿式」樓閣,稱東西墩亭,分佈在橋的兩端,互為對襯。五座橋樓亭集侗族亭、塔、樓、閣建築特點為一身。
樓亭最上層屋面共分三種形式,中間是「六角形攢尖頂」,兩旁是「四角攢尖頂」,其上設有用紅土燒制的葫蘆寶頂,象徵吉祥如意。第三種是在橋兩端的「歇山屋面頂」,工藝精湛,氣勢雄偉。
五座塔形樓亭,各座樓閣屋頂不同,樓閣之間的跨橋上面,上舖小青瓦銜接,使整座大橋從上到下,渾然一體,構成一條長廊式走道橋面,樓亭間以長廊相連。此建築藝術,採用中國南方特有的「穿斗式」的組合結構,既有漢族「宮殿式」的工藝成分,又有古代百越族「干欄式」的建築色彩,展現了侗、漢先民的文化交流。
橋亭簷上下,均為飛角半拱,戟脊端部設有古樸塑飾,彎月飛翹,猶如舒展的羽翼,翹角漆成白色,橋蓋採用青瓦白戟脊,形成黑白分明的橫線分割,給人莊重典雅的藝術美感。
橋廊的橋亭、樓閣、廊簷、殿宇及走廊均有金匾、雕刻等,長廊盡頭有石刻碑記,橋亭之間的瓦樑上,裝飾有4個葫蘆和倒豎的螯魚,每個彩繪簷角有一隻木雕仙鳥裝飾其間,色澤鮮艷,栩栩如生。
風雨橋的建築,體現出侗族崇尚古樸淡雅的審美取向,它與自然環境完美的容合,更顯得古樸、莊嚴、壯美。
民國《三江縣志》中記載:「民國九年(1920年)為程陽鄉屬八寨所建,石砌大墩五,上架四丈餘長盈抱之杉樹,凡三層,橫跨江流,橋上設亭二十四間,中亭作塔形,把關帝,兩頭建八角樓,置欄杆板凳,供人游息。」
民國26年後被洪水沖毀部分結構,以及西元1983年程陽風雨橋曾經被水沖斷,當地民間匠人作了600多立方米,9800多個構件為之加固,均按風雨橋原貌修建復原,也讓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木工的獨特工藝魅力。
現存的程陽橋是1985年重修的。該橋呈東西走向橫跨河面。全長77.76米,橋寬3.75米,橋高11.52米。石橋墩為木面翅式橋型,外殼用青條石壘砌而成。橋墩呈六角船形改填毛石混凝土,高9米,長6米,寬2米,以減少洪水的衝力。墩台上建有5座塔閣式橋亭和19間橋廊,亭廊相連,宛如一座水上長廊式的高層樓閣,十分雄偉壯觀,具有典型的侗族建築藝術風格。
程陽永濟橋以其高超的建築技藝和雄偉風姿揚名天下,它與中國的石拱「趙州橋」、鐵索「滬定橋」和羅馬尼亞的鋼樑「諾娃上沃橋」,同稱是世界四大歷史名橋。感謝法輪大法正見網授權




感謝圖文視作者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1/21/n13912117.htmJapanese:https://jp.minghui.org/2023/01/23/89043.htmlEnglish:https://www.theepochtimes.com/falun-gong-founder-li-hongzhi-publishes-why-do-human-beings-exist_5000952.htmlDeutsch:https://www.epochtimes.de/falun-gong/gruender-von-falun-gong-li-hongzhi-veroeffentlicht-warum-gibt-es-die-menschheit-a4126954.html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https://www.epochtimes.com/gb/23/4/17/n13975246.htmJapanese:https://jp.minghui.org/2023/04/18/90685.htmlEnglish:https://www.theepochtimes.com/falun-gong-founder-mr-li-hongzhi-publishes-why-creator-seeks-to-save-all-life_5201909.htmlDeutsch:https://www.ganjing.com/zh-CN/video/1fqc9slbmch3uJZOOQXxrW9Ch1ab1c

無限觀看【神韻作品】(English.Vietnamese)可以用code:2082Z降低10%費用:https://www.shenyuncreations.com/zh-CN/subscriptionTo purchase tickets to Shen Yun, please login購買神韻門票請登錄:https://www.shenyun.com/tickets Can’t wa
法輪大法全部經書
正體:https://big5.falundafa.org/falun-dafa…简体:https://gb.falundafa.org/falun-dafa-b…
在線閱讀各語種《轉法輪》:https://www.falundafa.org/
線上免費學習班 https://chinese.learnfalungong.com/All Falun Dafa Sutras:https://en.falundafa.org/falun-dafa-books.htmlRead online in all languages《轉法輪》:https://www.falundafa.org/Free Online Learning Classes:https://chinese.learnfalungong.com/Falun Dafa Buch auf Deutsch:https://de.falundafa.org/buecher.htmlKostenloser deutschsprachiger Falun Gong-Kurs:https://lernen.falundafa.at/All Falun Dafa Sutras:https://en.falundafa.org/falun-dafa-books.htmlRead online in all languages《轉法輪》:https://www.falundafa.org/Free Online Learning Classes:https://chinese.learnfalungong.com/
神韻チケット&公演情報 jp.shenyun.com/2023/001/法輪大法 書籍&新経文 https://ja.falundafa.org/index.html法輪大法無料オンラインレッスン https://ja.falundafa.org/falun-dafa-books.html
責任編輯:xtd
【迎接新世紀綜合】網站宗旨:傳播真相 回歸傳統。把正的善的美的純的光明作品呈現給大眾使讀者受益的非贏利公益事業。特點:群英薈萃之地 民眾容通之處。(海納百川 潤澤蒼生)歡迎投稿【迎接新世紀】郵箱:liwenhan8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