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2023

迎接新世紀

傳播真相 回歸傳統

七夕情話響千代 天神護祐得真福-作者容乃加(牛郎織女傳說新解…)

1 min read

黃曆的七月七日之夜是七夕,古來這一天也稱七夕節、七巧節、乞巧節、七姐誕。從古到今,七夕愛情的主題曲響不絕。有情人對良緣的期許,「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唱頌,代代相傳成了七夕佳話。

七夕星話傳來古

在中國文學和文獻中,牽牛(又稱牛郎、河鼓星)、織女之名在周代就有了。在《詩經‧小雅‧大東》篇章中的詩句借用了天上織女織錦、牽牛載貨的形象,這和後代故事中的角色是一致的[1]

1975年12月的考古出土的秦代竹簡《雲夢睡虎地秦簡》[2]中,〈日書甲種〉記載了「取妻」條目,其下有二則關於牛郎織女的簡文記載,為牛郎織女說的傳說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考察文獻的時代背景,其時間下限在戰國晚期,或可能更早。

星神牽牛與織女

從先秦跨入西漢,牽牛(*即牛郎)與織女的傳說故事,已經普遍流傳於宮中和民間習俗以及文學作品的記述中,還有雕塑、畫像石繪畫以及漢墓天文星象畫等等的記錄保留下來。在漢代時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上天、下地又遺留在人間,被敬為兩星神。

星象畫和畫像石的牽牛織女

漢墓壁畫的星象畫中,描繪了天空中二十八星宿。「宿」指由一些星組成的星宿(星座)。當時人把牛宿、女宿,作為牽牛和織女的化身。[3]反映了當時人的想像。考古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上有《牛宿、女宿圖》,現存於河南南陽漢畫館。畫像石上的牛宿是牛郎牽著一頭牛的具體形象,畫的左下角是女宿,有四顆星圍繞著織女頭上。

河南南陽白灘漢墓畫像石上的牛郎(右)織女(左下角) (公有領域)

上林苑昆明池邊 兩星神塑像

西漢時的上林苑昆明池邊,有織女、牽牛兩星神的塑造,分立在昆明池(象徵銀河)兩邊。[4]當時人把織女、牽牛兩星視為星神。

東漢班固《兩都賦》中描寫了這般景象:「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即天河、銀河)之無涯。」雖然塑像今不可尋,然而,在東漢楊震撰《關輔古語》,這本早期關中地區的地理專書中有記載:「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牽牛、織女於池之東西,以象天河。」

漢代七夕風俗

我們現代人熟知的七夕民俗,宛然與漢代的七夕風俗沒有兩樣。《西京雜記》記載了漢宮中,帝王后妃在七夕「以五色縷相羈,謂為相連愛」。漢代《四民月令》(崔寔著)記載,民間傳說河鼓星(牛郎)和織女星這兩星神在七夕相會,於是心中有婚願的人就在這一天守夜,擺上香案奉上米餅點心、酒、肉乾和當令新鮮瓜果,並在桌上散灑香粉,祭拜河鼓和織女星,期盼美好的姻緣早臨。當晚守夜時,若是看到天河如波的白雲閃耀光亮的五色光輝,就是二星神相會的徵兆,見到此景快快許願,傳說三年就能如願得到好姻緣。

烏鵲填河搭鵲橋

每年七夕,鵲鳥群在河漢上搭起鵲橋,為牛郎織女牽橋讓他們得以相會。西漢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記載「烏鵲填河而渡織女」;東漢泰山太守應劭撰寫的《風俗通義》逸文也記載:「織女七月當渡河,使鵲為橋。」(見:唐代韓鄂《歲華紀麗》卷三引)。

七夕到,傳說鵲鳥年年為牽牛織女的一年一會搭鵲橋(麗絲/大紀元)

文學中的《迢迢牽牛星》

東漢的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描寫天上的織女和牽牛兩星被河漢相隔不得相逢,人間夫婦藉以傾訴兩地分隔不得見的淒切之情: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由以上的記載可見,牛郎織女和悲劇愛情故事之精神面貌,在漢代已經具備了,而且在民間盛傳。

天仙下凡助孝子還債

到了魏晉時代,曹植《靈芝篇》和東晉干寶的《搜神記》,都寫了天仙織女下凡幫助孝子董永還債的故事。《搜神記》留下完整的記述,故事發生的背景時空是漢朝:

清王素繪《二十四孝圖》之「董永賣身葬父」(公有領域)

漢朝時在千乘(今山東省高青縣高城鎮北)這地方有至孝之子董永。他幼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父親體弱多病,一家過著非常清貧的日子。董永努力幫人耕田換取一些食物、一點零錢來維持家計。他去幹活時,放不下多病的父親,就推著一輛小車子載著父親一同前往。到了工作的田邊,他把父親推到樹蔭下,然後一邊工作,一邊也能照應父親。

後來父親死了,家徒四壁的董永沒錢為父親料理後事,就賣身給一富有人家當奴僕,換得錢來為父親辦理葬事。主人知道了董永的賢孝,送給他一萬錢,讓他回家去把喪事辦了。董永為父親守喪三年期滿後,前往主人家還債。就在路途中他遇到一個女子,女子說「願做為他的妻子」。董永只好讓女子隨同前往主人家。

主人看到守喪期滿的董永竟然主動回來了,就告訴他說:「那些錢是送給你辦理父親喪事的,我並不要你還。」

董永答說:「承蒙主君的恩惠,父喪已經滿期,永雖然是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一定要盡力勤奮工作,來報答您的厚德。」

主人問道:「你家婦人能做什麼呢?」

董永說:「她能織布。」

主人說:「如果你一定要回報我的話,就讓你的妻子為我織百疋縑帛吧。」

於是,董永的妻子就在主人家紡織。十日過後,百疋泛著絲光的高貴縑帛已經擺在主人眼前。這樣的巧手人間哪裡找呀?

完成了主人交辦的工作,董永也清還了借債,他和妻子拜謝離開了主人家。出了門,妻子告訴董永說:「我是天上的織女。由於君誠心至孝感動了天帝,天帝命令我下凡助君快快償清債務。」

話一說完,織女凌空而去,瞬間已經不見了蹤影。天仙織女下凡助孝子的任務已經完成,她回天庭復命去了。

不動凡心的仙女,白日飛升而去,此乃人神共處的千古佳話。(孫明國/大紀元)
尾聲

到了下一個朝代,即南北朝時期,南梁殷芸的一篇短篇故事《小說》讓織女動了凡心,留下了遺憾和牽掛。在《小說》故事中,織女是天帝的女兒,她認真忘我的工作精神得到天帝憐愛,天帝把她與天河西邊努力耕田的牽牛郎配成雙。豈知他倆婚後動了凡心,陷入情愛的牽絆,失去了原來認真的精神本色。天帝把織女召回,讓他倆只能一年一度在七夕相會。

後來的七夕民間故事中,揉合了七仙女下凡、金星牛轉世老牛報恩等等的情節,演變成了今天通俗本的七夕愛情故事了。

結語:永恆的思念

秋風起兮,七夕節又將來到。牛郎、織女與中華兒女相伴幾千年,有情有義的婚姻,相許相牽的愛情,千百年來代代相傳。七夕的一年一會,讓人感嘆之外,也讓我們對人生的禍福深入思考。

追溯牛郎、織女的故事源起,在牛郎織女夫婦的儷影與情義之上,我們看到了天仙神貌,看到了仙凡的不同。務真的生命,純孝與感恩之德能感動天神,能得到天神的垂愛與祐護,從而享有生命的幸福。

各位看了七夕故事的歷史演變,是否感悟到人間與天國也越來越疏離呢?天河與人間相隔,人間的苦難因何而來?從牛郎織女的故事看來,從天上落下凡塵,動了凡心有了凡念,正是受苦受難的開始。受苦是給與人的返本歸真的契機。怎樣才能返回真正的幸福仙境呢?那織女和牛郎必須返回純真的精神本色,才能跨越天河的仙凡阻隔,回到原先美好的境界。

天上人間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故事幾經變遷。圖為清 唐培華〈牛郎織女〉(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

參註

[1]:周代《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詩序》說〈大東〉是東國人士的傷亂之詩,《鄭箋》以為是譚國大夫所作,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譚國被齊師所滅,在這戰亂的國度,織女終日操作也織不成布匹,牽牛也載不了衣物,詩藉由牽牛織女表現了傷亂之情。

[2]《雲夢睡虎地秦簡》在中國湖北省雲夢縣城關睡虎地挖掘的十一號墓出土。

[3]漢代一般觀念中經常將牽牛、織女故事來源的兩個星官——銀河旁的河鼓(也稱牽牛)、織女,與二十八宿中的牛宿(亦稱牽牛)、女宿(婺女)相混淆,漢代墓室畫的天文星象圖中也經常出現這樣的混淆情況。這種漢墓中的人文思想表現顯然是受到牽牛、織女故事的影響。
例如:
(1)1987年,西安交通大學內一座西漢晚期磚室墓墓頂的二十八星宿圖,描繪的牛宿是牛郎牽牛形象,即河鼓星與牛星相連(清代學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中說:「河鼓與牛星相連,古或通名牽牛。」)。在牽牛的旁邊,是織女圖,有一跪坐女子形象,女子身前有兩顆星,身後有一顆星與之相連,這是將織女作為女宿(本是婺女)。
(2)2017年,陝西靖邊楊橋畔渠樹壕東漢壁畫墓出土,在墓室的拱頂部,前後室有一個貫通連接的天文星象圖,是迄今中國考古發現最完整的,具有星形、星數、題名、圖像四要素的一個天文圖。此天文圖中將也是將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女宿表現為牽牛、織女的形象。其中,牛宿題記為「牽牛」,形象為一白衣男子坐立,其後有一牛,牛上有三星橫連;女宿題記為「織女」,形象為一綠衣女子正在織機上工作,女子頭上有三星成三角形分布。

[4] 陜西省長安縣斗門鎮附近,保存著兩座用火成岩雕成的大型石刻圓雕,據歷代文獻記載,這兩座石雕是漢武帝元狩三年發謫吏穿昆明池時建立的牽牛織女像。 (*出自湯池:《西漢石雕牽牛織女辨》,文物,1979年02期 )

仙女下凡幫助孝子董永還債。債還完後,仙女白日飛升而去。古老的七夕故事是神祐有德之人的千古佳話(孫明國/大紀元)感謝大紀元

牛郎織女傳說新解…

一提及七夕,民众多立即联想到牛郎织女这一则耳熟能详的中国神话传说,不少人会对牛郎织女的遭遇掬一把同情泪,认为是天帝过于无情,居然拆散了这一对有情人。

近日有一则有趣文章分析了牛郎织女跟天帝之间的是是非非,算了算这一笔未曾清楚过的糊涂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跟大家简略地说说。

七夕及牛郎织女传说

其实,牛郎织女传说早在汉代就存在了,出现时间最早应该属于汉代的《古诗十九首》。有诗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中提到的牵牛星与河汉女指的是有银河相隔而彼此对望着的两颗星。是的,当时百姓尚未接收到牛郎、织女的浪漫传说,但织女星的确是夏夜星空中最明亮、出现时间最长、最引人遐想的星星。

除了这首诗,西汉《淮南子・天文训》有载:“七夕为鹊鸟填河成桥,渡织女”,东汉的应邵《风俗通》亦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这时的文献则提到了飞向天河的喜鹊一同搭起一座桥,供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在南北朝时期,就被编织得更加完整了,令人更加为之心酸、涕泣,像南梁吴均《续齐谐记》、南梁殷云《小说》均有记载。其中以殷云的《小说》记载地最为详细,内容情节不只讲到了织女嫁给牛郎的部分,还交待了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之因。

大家均知,织女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位女儿、做着编织天上云彩与神仙衣服的工作,因此七夕又被称为“女儿节”,而之所以称为“乞巧节”,主要是因为古代女子祭拜织女来祈求自己能眼明手巧、拥有一双能制作绝佳手艺的巧手。女子会在七夕这天,使用五色线、黄酮针穿线,进行一象征仪式,祈祷自己能做出精妙织工。

古人还会拿有着七曲八弯的形状、经过油炸的点心“巧果”,来祭拜织女,进一步祈求牛郎织女能早日相会。

透过中国传统文化可知,七夕的原初意涵并不涉及情人节,但时至今日却逐渐演变成了今天众人熟知的情人节。经受商业文化的渲染,让大家每逢七夕就开始产生要欢庆情人节的念头。

其实,古今出现如此差距,倒也无妨,但在解读令人悲戚的牛郎织女传说一事上,倒是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牛郎织女传说之新解

一、

这里就不再针对牛郎织女的坚定爱情观来进行阐述,毕竟这两人对爱情的坚实态度,已经感动了历朝历代的无数人,甚至连外国人也闻之动容。那么,牛郎织女传说还能够谈论什么呢?换来跟大家分享另一种不同的解读,以及谈谈拆散了牛郎织女这一对有情人的玉帝吧!

有分析表示,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已经被改编成一则浪漫的爱情故事,原有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均遭到歪曲、剥夺。其实,牛郎织女故事是在讲述不变的道理,例如:做人要勤劳,像出嫁的女子理应要勤勉持家,不该贪图安逸,如若一味懒惰将受到惩罚。

分析强调,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都是在教导民众要信神向善、遵守道德规范的,可惜在道德逐日败坏的现下社会,人们无法理解古人的思想境界了,这才导致传说的内涵遭到改换。

再分享另一个有趣的解读:

二、

论者楚一丁在〈七夕新解 算算牛郎织女与天帝间的糊涂帐〉一文中表示,多数人都会同情牛郎织女的可怜遭遇,而在民间各版牛郎织女传说中,天帝基本上都被视为是一位棒打鸳鸯的反面角色,或被认为是一位不近人情的糊涂角色。明明见到女儿跟牛郎坠入爱河,却偏偏狠心地把牛郎贬去人间,让织女天天以泪洗面。

楚一丁强调,解读这一传说的关键是:不能以世俗的眼光来解释天上发生的事情、不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解释或评判神仙过日子的方式。道理很简单,如果神仙和人类的活法都是相同模样,那人类不就等同神仙了吗?!

因此,我们必须要换个角度来理解牛郎织女传说,这才能获得跟过往截然不同的新启示。想想,牛郎织女自己安排的跟天帝安排的,哪一种方式更好?

楚一丁分析说,民众对天帝最不满的,无非是因为他害得牛郎织女一家人分居两地,一年只能团圆一次。但换位思考,这样的安排也许并非坏事。因为牛郎如果是在人间度日,那他跟织女能在一起的日子最多也不过百年,但被天帝带回天上之后,牛郎等于是恢复了天籍,他将拥有无尽岁月。

纵使一年只能见织女一回,后面拥有的却是数不尽的团圆次数。而牛郎织女在漫长的等待当中,还能学到以前缺乏的耐心与毅力,同时亦能增添性格中不足的责任心。

最后,该文强调,天帝同意金牛下凡,变成任劳任怨、不离不弃的黄牛陪伴在牛郎织女身边,帮助两人度过生命低谷,正是为牛郎织女树立了一个责任与爱心的绝佳榜样。因此,认真说起来,牛郎织女传说最令人尊重的,恰恰是被误解了的天帝!

七夕 是怎么成为“中国情人节”的?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小时候的七夕,就是听妈妈、外婆讲述牛郎织女的美丽神话,仰望星空,遥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感受生活的浪漫而美好。如今的七夕,成了“有情人”的节日,但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并不是七夕而是元宵节,那么“七夕节”为什么会逐渐成为了“中国情人节”、“东方情人节”呢?在8月22日“七夕节”来临前夕,让我们走近它的“前世今生”。

元宵节才是“中国情人节”!

按照民间传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双方对爱的承诺,而非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因此将“七夕”称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

如果一定要说类似西洋情人节的节日,元宵节更接近一些。

古代女孩不随意外出,但元宵节可以结伴出游,未婚男女正好借赏花灯为自己物色对象。而历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中,就有不少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像是北宋欧阳修曾写道:“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词的后半段:“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情人相见的情境。

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京剧大师荀慧生的《元宵谜》也是讲述男女爱情。

由此可推知,元宵节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而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七夕。

七夕节怎么成了“中国情人节”?

在历史的发展变化中,七夕节融入男女爱情,逐渐成了“中国情人节”、“东方情人节”。

“重日”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七夕也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巧夕等,是中国民间别称最多的传统节日。牛郎、织女二星,分别代表耕作和桑蚕,而将牛郎织女转化成神话故事则在汉代,汉武帝在长安打造的一对牛郎织女塑像如今还在。

七夕逐渐成为以牛郎织女为背景的乞巧节日,初创于东晋,兴盛于唐代,鼎盛于宋元,丰富于明清。

早在南北朝时代,“七夕节”的风俗就已形成:搭建彩楼,女人们在彩楼里摆设瓜果,焚香祭祀牛郎织女双星,向织女“乞巧”;组织月下穿七孔针的比赛;一旦有蜘蛛在作为祭品的瓜果上结网,便寓意福庆绵延。

到了宋代,秦观的一首描写牛郎织女的《鹊桥仙》加入了爱恨情愁的意味: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由上可见,“七夕节”本是中国古代女性的节日,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七夕也逐渐从“女儿节”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為什麼會有人類》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1/21/n13912117.htmJapanese:https://jp.minghui.org/2023/01/23/89043.htmlEnglish:https://www.theepochtimes.com/falun-gong-founder-li-hongzhi-publishes-why-do-human-beings-exist_5000952.htmlDeutsch:https://www.epochtimes.de/falun-gong/gruender-von-falun-gong-li-hongzhi-veroeffentlicht-warum-gibt-es-die-menschheit-a4126954.html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https://www.epochtimes.com/gb/23/4/17/n13975246.htmJapanese:https://jp.minghui.org/2023/04/18/90685.htmlEnglish:https://www.theepochtimes.com/falun-gong-founder-mr-li-hongzhi-publishes-why-creator-seeks-to-save-all-life_5201909.htmlDeutsch:https://www.ganjing.com/zh-CN/video/1fqc9slbmch3uJZOOQXxrW9Ch1ab1c

無限觀看【神韻作品】(English.Vietnamese)可以用code:2082Z降低10%費用:https://www.shenyuncreations.com/zh-CN/subscriptionTo purchase tickets to Shen Yun, please login購買神韻門票請登錄:https://www.shenyun.com/tickets Can’t wa

法輪大法全部經書

正體:https://big5.falundafa.org/falun-dafa…简体:https://gb.falundafa.org/falun-dafa-b

在線閱讀各語種《轉法輪》:https://www.falundafa.org/
線上免費學習班 https://chinese.learnfalungong.com/All Falun Dafa Sutras:https://en.falundafa.org/falun-dafa-books.htmlRead online in all languages《轉法輪》:https://www.falundafa.org/Free Online Learning Classes:https://chinese.learnfalungong.com/Falun Dafa Buch auf Deutsch:https://de.falundafa.org/buecher.htmlKostenloser deutschsprachiger Falun Gong-Kurs:https://lernen.falundafa.at/All Falun Dafa Sutras:https://en.falundafa.org/falun-dafa-books.htmlRead online in all languages《轉法輪》:https://www.falundafa.org/Free Online Learning Classes:https://chinese.learnfalungong.com/

神韻チケット&公演情報 jp.shenyun.com/2023/001/法輪大法 書籍&新経文 https://ja.falundafa.org/index.html法輪大法無料オンラインレッスン    https://ja.falundafa.org/falun-dafa-books.html

責任編輯:xtd

【迎接新世紀綜合】網站宗旨:傳播真相 回歸傳統。把正的善的美的純的光明作品呈現給大眾使讀者受益的非贏利公益事業。特點:群英薈萃之地 民眾容通之處。(海納百川 潤澤蒼生)歡迎投稿【迎接新世紀】郵箱:liwenhan87@gmail.com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