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特稿】破除進化假說的經典迷思(下)
2 min read
【大紀元特稿】破除進化假說的經典迷思(中)
《透視「進化論」》第二章(下)
(接前文)本章目錄:
第二章 破除進化假說的經典迷思
一、不是「慢慢演化」而是「突然爆發」
1.1 中間物種缺失──達爾文承認的硬傷
1.2 化石不能證明進化論
1.3 子虛烏有的「人猿先祖」
1.4 沒有恐龍和鳥的中間物種
1.5 化石的特點挑戰「進化假說」
1.6 寒武紀化石提示:生命大爆發
1.7 線粒體DNA研究:人類和大部分動物年齡相同
1.8 化石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二、不是「自然選擇」而是「有意設計」
2.1 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這麼長
2.2 讓達爾文感到震撼的眼睛
三、看似「結構退化」其實「大有用處」
3.1 扁桃體被切除的後果
3.2 松果體的奇特功能
3.3 胸腺真的萎縮了嗎
四、不是「殘酷競爭」而是「共生互惠」
4.1 競爭思想的由來
4.2 生物間「共生互惠」挑戰「競爭法則」
4.3 人與微生物間「共生互惠」
4.4 基因並非「自私」而是「利他」
五、不是「科學事實」而是「欺騙造假」
5.1 造假的「胚胎重演論」
5.2「皮爾當人」──英國史上最大的科學騙局
5.3「內布拉斯加人」原來是豬
四、不是「殘酷競爭」而是「共生互惠」
4.1 競爭思想的由來
達爾文進化假說的支柱之一,來源於英國經濟學家和人口學家托馬斯‧馬爾薩斯¹⁴²(Thomas Malthus, 1766—1834)在1798年提出的「生物過度繁殖論」¹⁴³,認為生命過度繁殖、人口過度增長,所以才需要競爭、才需要自然選擇和淘汰。
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在《論人口原理,因為它影響社會的未來進步》(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as it Affects the Future Improvement of Society)一書中提出,呈代數級數增加的食物供給,趕不上以幾何級數增長的人口,供需不平衡將無可避免地使部分人遭受被淘汰的悲慘命運。
在達爾文的年代,馬爾薩斯的理論已躋身英國主流思想。1838年,29歲的達爾文正在思考演化可能的機制。達爾文將馬爾薩斯的「生存競爭」引入「進化論」,他在《物種起源》中表示,生命不論同種或異種,都面對著生存競爭,因此生命繁殖得多,能活下來的卻沒那麼多。自然界生物之間為了生存而爭奪有限的生存資源,包括生存空間、食物、配偶等等,作為強勢個體或群體得以生存的基礎。
4.2 生物間「共生互惠」挑戰「競爭法則」
大自然中,某些生物個體之間互相競爭食物的現象的確存在,可是,達爾文錯在把它絕對化、極端化地描述成為一種規律,用這種弱肉強食、殘酷競爭的冷酷關係定義自然生物之間的關係。但自然界生物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生互惠的這種更普遍存在的更加本質上的關係,卻被達爾文有意忽略掉了,而後者其實早就被科學家觀察發現到了。
早在1877年,德國植物生理學家弗蘭克(Albert Bernhard Frank)使用曾經用於描寫共同生活在一個社區的民眾的詞語「共生」(symbiosis),來描述地衣中真菌與藻類的互惠共生關係。1879年德國植物學家德巴利(Henrich Anton de Bary)概述了共生的三個標準:兩個不同物種;它們生活在一起;它們緊密接觸。
20世紀中期,生態學研究有了飛速發展,生態系統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自然界的任何物種或個體都處於一定的生態系統中,生態系統內的物種與物種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互相依存、互利互惠關係,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蘭斯基在他的大腸桿菌實驗中曾經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同一個燒瓶中出現了兩種類型的大腸桿菌,一種繁殖能力相對較弱,另一種相對較強。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優勝劣汰的理論,繁殖能力較強的細菌會最終代替繁殖能力較弱的細菌。但令蘭斯基驚訝的是,實驗結果是兩種類型的細菌相安無事、共同生存,弱者並沒有被淘汰。
達爾文的進化假說相當於足球的淘汰賽,最後勝出的往往是最強大的;實際上,生物之間的關係不是這樣的競賽關係,而是講究「生物多樣性」的,每一個生物個體都有其獨特特點,大多數物種都能共同繁榮發展。
第二,科學研究還發現,生活在同一地區的植物種類越多,植物總體上的生長趨勢越興旺。
數百項關於陸地、水生和海洋生態系統的研究表明,具有更多生物種類的生態系統,即具有更多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的生物生產率(productivity)──定義為「生物量(biomass)的產生率」(通常以單位時間內每體積的質量單位表示,例如每天每平方米克數)──約是栽培單一物種的生態系統的兩倍,而且這種差異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大¹⁵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帶來的益處,與物種之間互補、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資源、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等等多種原因有關。
這些生物多樣性的理論和實驗都具有共同特點,都是允許多種不同的競爭物種長期共存。
因此,種種關於共生現象的科學研究,有力地挑戰了達爾文關於「自然競爭、適者生存」的主要核心假設。
第三,地球上的生物變化萬千、奇特多姿,卻彼此配搭得十分巧妙。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變為植物體內的化學能,直接或間接地為所有的動物提供了食物;而動物的排泄物和遺體又是植物生長的原料。在生物酶的催化下,植物在常溫、常壓下可合成各種複雜的有機物。一切生物呼吸時,需要吸收O₂,吐出CO₂,植物的光合作用則用CO₂合成各種有機物,同時釋放出O₂。這些巧妙安排,難道僅僅是湊巧的結果嗎?
一個生物的複雜高效系統尚且不可能隨機變異而來,而由彼此之間存在著巧妙合作的、如此眾多的生物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又怎麼可能是隨機突變的結果呢?
第四,共生是生態群落建立和維持的主要機制。如果破壞生物之間自然存在的、共生互惠的關係,破壞生態環境,可能會導致生物界的災難。
舉個例子,用傳統的種植方式種蔬菜水果,既不需要化肥,也不需要農藥。因為自然界之中也有生態鏈,蟲子有蟲子的天敵,比如青蛙、小鳥。如果人為介入,用農藥消滅蟲子,青蛙、小鳥就沒有食物了,相當於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所以,殺蟲劑破壞了生物之間的共生互惠的關係。殺蟲劑除了殺死昆蟲或雜草外,還可能毒害許多其它生物體,包括鳥類、魚類、益蟲和非目標植物;農藥如果破壞土壤周圍的生態鏈,最終的結果也會給人帶來傷害。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要吃有機食品。所謂「有機」,就是在農業種植或動物養殖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人工合成肥料、大多數合成殺蟲劑、抗生素或生長激素,並禁止用輻射、基因工程技術改變作物的基因,禁止使用化學防腐劑等合成物質。這樣生產和加工出的農副產品和加工食品,才能算作有機食品。
所以,不管從哪個邏輯上去分析,共生現象都不符合達爾文進化假說的核心思想。生物物種的共生互惠是對進化假說真正的挑戰。
4.3 人與微生物間「共生互惠」
物種之間存在生態平衡的關係,植物動物之間存在著相互關係,人自出生之日起就與微生物建立了相互之間的緊密關係。
人體並非是一個單純的個體,而是由體內的微生物細胞和人體細胞共同構成的「超級生物體」。人體是一個複雜的微生態系統,我們的身體裡居住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包括古菌(又稱古細菌、古生菌)、細菌及病毒,分布在我們的皮膚、口腔、鼻腔、生殖器及腸道等部位,構成了被稱為人類的第二基因組的人類微生物組。
其中,胃腸道的微生物細胞總數約10¹⁴個。人類與腸道細菌建立了互惠共生體系:前者為後者提供了適宜的溫度、豐富的營養物質、優越的棲息和繁殖生境(物種群體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後者則能夠調控腸道上皮細胞發育、防止細胞損傷、調節宿主脂肪存儲、刺激腸道血管生成、構建生物膜等免疫屏障、阻抑外來致病菌的侵入定殖、幫助人類消化大分子食物成分、參與糖和蛋白質代謝、合成人類必需的維生素與胺基酸等,並促進營養元素被人體吸收利用。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腸道微生物與人大腦之間形成了微生物—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 Axis)體系,與人體各種疾病(包括免疫、癌症、心血管、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等)均密切相關,甚至與精神活動也有密切關係。這些精神活動包括社會行為、壓力反應、認知等方面。與我們人類共生的這些微生物,深刻影響和調控著人體,為人類健康做出了無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在醫學治療中,如果過度使用抗生素,容易「濫殺無辜」,導致人腸道菌群失調。這對人體的免疫力和大腦都會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引發疾病。
高鹽飲食也會抑制腸道內的正常菌群生存,導致人腸道菌群失調,產生免疫功能紊亂等各種疾病。
在當今地球上,細菌、植物、動物、人類之間,均依靠其共生體系及多種體系共存、發展和繁榮。在構成生態系統的同時,生物多樣性也得以增加、保護和維持。
總之,生物共生是自然界生物群體包括人類在內維持相互關係的一個普遍法則。所以,達爾文的進化假說強調生物物種之間通過競爭而進化,從根本上是錯誤的。競爭絕不是生命的主旋律。
4.4 基因並非「自私」而是「利他」
進化假說的提出者帶著自私的理念來看待這個世界,將生物基因屬性描繪成自私的,認為一切都是自私的基因導致的結果。
英國進化生物學家和作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1941—)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書中指出,「基因是自私的基本單位。基因具有潛在的永生性,使其成為自然選擇基本單位的良好候選者。」「我認為,成功基因的主要特質是無情的自私。這種基因的自私通常會導致個體行為的自私。」「經過幾代的自然選擇,『利他群體』會被自私群體超過,並且難以與自私群體區分。」
他們甚至還認為,一隻鳥或一隻蜜蜂冒著生命和健康的危險將其後代帶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幫助自己,也不是為了幫助它的物種,而是為了讓它的基因繼續存在。
道金斯實際上是把達爾文提出的生物個體之間的競爭歸結到不同版本的基因(稱為「等位基因」)之間的競爭關係。他的觀點是把達爾文的進化論往基因的微觀層面推進一步,但是事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道金斯提出這一理論之後,遭到了科學家的質疑。
1999年《複雜系統進展》(Advances In Complex Systems)期刊中,美國複雜系統數學分析應用專家、新英格蘭複雜系統研究所所長亞尼爾‧巴-亞姆(Yaneer Bar-Yam, 1959—)博士認為,自私基因理論存在致命缺陷,使用自私基因模型研究的生物現象,存在重大偏差,只能應用於有性生殖導致等位基因完全隨機交配的群體。這樣的群體在生物學中被稱為「隨機交配」(panmictic)種群,俗稱「盲婚啞嫁」。但其實許多生物種群並不滿足這一條件。因此,道金斯把生物群體過分簡化了,不符合現實,他所提出的以基因為中心的觀點並不能代表生物種群的真實狀態。「自私基因」的概念不成立。
2011年《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了一項有趣的動物對照研究,實驗人員將一隻大鼠A關進鐵籠子裡面,觀察外面一隻自由活動的大鼠B的行為。這個實驗重複測試了30隻大鼠B在上述場景中的行為,結果發現,自由活動的大鼠B圍繞著籠子的活動頻率明顯增加,它們想盡一切辦法打開籠子,直到營救成功。它們的這種營救行為與在沒有被關大鼠A的空籠子外面時的對照場景相比,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另外,如果沒有其它特殊情況發生,大鼠可以吃掉至少7塊巧克力,而不去吃其它普通的食品。
實驗人員把自由大鼠B放到兩個籠子前面,其中一個籠子裡,另一隻大鼠A被關在裡面;在第二個籠內放著大鼠愛吃的巧克力。一邊是美食的誘惑,一邊是受難的同伴,猜猜看這隻大鼠B會做什麼?
實驗人員看到了更令人驚歎的一幕,老鼠B並不自己獨享巧克力,相反,它會以幾乎相同的速度打開兩個籠子(因為打開兩個籠子需要時間、學習和實踐),之後還會拿出自己專門攢下的30%的巧克力分給「受難的同伴」。

大鼠面對受難的同伴和美食的誘惑,做出無私的選擇。 (大紀元製圖)

老鼠打開籠子救出被困的同伴並與之分享巧克力。(大紀元製圖)
按照道金斯的理論,他把基因和個體的行為等同起來,認為基因就是老鼠、老鼠就是基因。可是現在這些重複對照的科學實驗結果顯示,老鼠在利益面前表現出來的是利他的行為。如果老鼠的行為不自私,那麼老鼠的基因的主要特質也不可能是自私的。
黑猩猩之間會相互梳理毛髮,並與其它夥伴分享食物。相互梳理毛髮可以為雙方帶來直接利益,而分享食物通常是為了聯絡感情。不過,黑猩猩的這些合作行為,人們不清楚在多大程度上是為了讓對方獲利還是最終為了謀求自己的私利。
2017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發表了一項研究,題目是「黑猩猩以犧牲自身個體的利益回報恩惠」(Chimpanzees return favors at a personal cost),用黑猩猩(Pan troglodytes)做了多次重複的實驗,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
「伴侶黑猩猩」首先接受一項培訓,學會放棄一個自己獨占食物而導致「受試黑猩猩」空手而歸的選項,同時冒著失去食物的風險,把選擇食物的權力交給「受試黑猩猩」。也就是說,「伴侶黑猩猩」首先接受了利他(altruism)行為的訓練。
「受試黑猩猩」當看到「伴侶黑猩猩」冒著失去食物的風險也要幫助自己時,為了回報對方的恩惠,在伴侶利他行為的帶動下,也更容易做出犧牲自己的物質代價而讓伴侶受益的行動。這個結果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在不同場景對比的實驗中,研究者發現,「受試黑猩猩」可以清楚地理解和區分「伴侶黑猩猩」的行為動機,能將真正的親社會行為(prosocial)也就是真正的「利他」行為與潛在的自私行為區分開來。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看到,即使是動物,也有學會為了幫助同伴而放棄自己利益做出無私行為的能力,並且一個個體的利他行為能正面影響其它個體也做出利他的舉動。那麼按照道金斯的理論,如果基因都是自私的,這些動物如何能做到為了幫助同伴而犧牲自己的利益?這顯然不是道金斯的邏輯所能涵蓋的。
其實,不僅基因不是自私的,而且動物的行為也往往不是自私的,而是利他的。根據常識,利他現象在社會性昆蟲、鳥類、哺乳類乃至人類社會中尤為突出¹⁶²。所謂「自私的基因」完全是沒有根據的說法。

破除「進化論」的四個常見迷思(大紀元製圖)
五、不是「科學事實」而是「欺騙造假」
自從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來,不僅沒有支持其假說的證據,而且事實上,在博物館裡、在科學論文中、教科書中,後人為了支持「進化假說」而編造出來的假證據可謂比比皆是。
5.1 造假的「胚胎重演論」
大多數人可能被這樣教過:人類胚胎在發育的早期階段,會經歷類似於不同動物進化歷程的階段,重演進化的過程,經歷過像魚那樣有腮、像猴子那樣有尾巴等等。
這來自於1866年德國Jena大學的生物學教授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 1834—1919)提出的所謂「胚胎重演論」(Ontogeny recaptulates phylogeny)¹⁶³,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一直是生物學教科書中的常見教學內容。
「胚胎重演論」其實是海克爾為了支持達爾文的「進化假說」而編造出來的一個假說,而且這個假說被證明是造假。
1997年,英國胚胎學家理查德森(Michael K. Richardson)等科學家在《解剖與胚胎學期刊》(Anatomy and embryology)上發表文章,提出海克爾造假的証據。他們發現不同物種的胚胎差異如此之大,各有其獨特之處,不同物種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並沒有一個外形高度近似的時期。
此外,海克爾的圖畫在繪製時可能存在一些不當的操作。海克爾可能有意選擇形態上比較相近的動物胚胎來繪製圖畫,並且還修改了其他科學家繪製的人類和動物胚胎,以增加不同物種胚胎之間的相似之處,並隱藏其不同之處。
海克爾刻意添加、刪除胚胎的結構,改變各部的比例和顏色。比如,他去掉人胚胎的內臟和腿,就成了一個有尾巴、類似魚的胚胎;如早期雞胚胎的眼球沒有顏色,但海克爾把它塗黑,使得雞胚胎和其它動物胚胎更相似;他把鳥的胚胎加上一個卷曲,使得它看上去更像人的胚胎。
理查德森發現,不同物種在動物的尾芽階段,長度的最大差距大於10倍,可是海克爾有意畫得差不多大,以達到誇大物種胚胎之間的相似之處的目的。
後來伊麗莎白‧彭尼西(Elizabeth Pennisi)在《科學》雜誌發表文章進一步講述理查德森的研究發現,公布了各種動物在相同胚胎時期的、按比例繪製的真實照片和海克爾畫的造假的圖片,從左到右分別來自蠑螈、人、兔、雞和魚的胚胎。人們對比看到真實照片和造假圖片的畫面差異懸殊,都震驚了。
伊麗莎白‧彭尼西引用理查德森的總結:「這是生物學上的最著名的一次造假。」
彭尼西是康奈爾大學生物學學士和波士頓大學科學寫作碩士。除了擔任《科學》雜誌的科普作家,她還因向公眾解釋化學,曾榮獲詹姆斯‧T‧格雷迪-詹姆斯‧H‧斯塔克獎(James T. Grady-James H. Stack Award)。
隨著現代分子生物學對於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基因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已經發現不同物種之間,胚胎早期和晚期發育存在更加巨大的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胚胎重演論」已經被證實是錯誤的,但在某些領域仍然有影響力。例如支持墮胎的人士聲稱被殺的胎兒不過是在魚的階段或猴子的階段,還未成為人。然而,這種論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反對¹⁶⁸,更不可能用海克爾的這一錯誤的理論來支持進化論。(詳見《第六章》)
5.2「皮爾當人」──英國史上最大的科學騙局
皮爾當人(Piltdown Man)是1908年至1915年間在英格蘭被發現和聲稱的一個「缺失環節」的化石。40年後,經過科學家們的鑑定,皮爾當人被確定為由猩猩和現代人的骨骼拼湊偽造成的贗品,其中大部分骨骼都被染色,使這個人工製品看起來好像真的有數十萬年的歷史。
英國廣播公司(BBC)根據對當時在英國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NHM)工作的克里斯‧斯金格(Chris Stringer)教授的採訪,2012年12月17日發表了新聞,標題為「皮爾當人:騙子仍在被追捕」(Piltdown Man: A hoaxer still pursued)。
報導的一句話這樣寫的:「毫無疑問,這令人震驚。皮爾當人醜聞可以說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科學欺詐案。」(It was a shocker, no doubt about it. The Piltdown Man scandal is arguably the greatest scientific fraud ever perpetrated in the UK.)
5.3「內布拉斯加人」原來是豬
1917年有人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蘇城(Sioux County, Nebraska)西部土丘裡發現了一顆牙齒。當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古生物學家亨利‧奧斯本教授(Prof. Dr. Henry Fairfield Osborn, 1857—1935)極力推崇這個發現。1922年他把這顆牙齒宣稱為內布拉斯加人(Nebraska Man),作為人類進化的證據,被人們列為科學要聞。
然而,這個「原始人」後被證實來自於一種已滅絕的豬。
美國外科醫生、學者和植物學家喬治‧愛德華‧波斯特(George Edward Post, 1838—1909)1885年8月2日的一封信中,記錄了他與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化石專家和地質學家羅伯特‧艾瑟瑞吉博士(Dr. Robert Etheridge, 1819—1903)的一段談話:
「我很想聽聽一位一流的科學家──也許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總結歸納機會,會對達爾文進化論持何種看法。」「他轉向我,用一種清晰、誠實的目光注視著我的眼睛,回答道:『在這座偉大的博物館裡,沒有一絲關於物種轉變的證據。進化論者的言論十分之九純粹是無稽之談,沒有觀察基礎,也完全沒有事實支持。人們採用一種理論,然後費盡心力拚湊所謂事實來支持它。……不存在化石人(fossil man)這樣的東西。如果你不跟隨他們,人們就會把你視為傻瓜。但這個博物館充滿了證明他們觀點完全錯誤的證據。』」( He turned to me with a clear, honest look into my eyes, and replied: “In all this great Museum there is not a particle of evidence of transmutation of species. Nine-tenths of the talk of Evolutionists is sheer nonsense, not founded on observation, and wholly unsupported by fact. Men adopt a theory and then strain their facts to support i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ossil man. Men are ready to regard you as a fool if you do not go with them in all their vagaries. But this Museum is full of proofs of the utter falsity of their views.”)
儘管科學家們發現進化假說是一個漏洞百出的學說,為什麼它在科學界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欺騙世界一百多年?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其實,一個人提出一個錯誤的假說並不是什麼怪事。一個人犯錯誤不可怕,周圍的人頭腦清醒的話,及時糾正就可以了。
奇怪的是,聽到這個假說的人,不加思考地盲目接受,甚至為了迎合這個錯誤的假說有意識地編造出一些更加虛假的「證據」來支持原本就不成立的假說,導致一群人跟著犯錯誤,讓謊言傳播得更廣。
《皇帝的新裝》故事裡的那個皇帝沒穿衣服,還不是最糟糕的情況,而周圍的大臣和圍觀的人都跟著誇獎皇帝身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裝,這才是最令人深思的。
(本系列《透視「進化論」》第一章為大家疏理了進化假說的邏輯錯誤、質疑進化假說的實驗數據和科學事實,第二章破除進化假說的基本迷思,第三章會繼續解說質疑進化假說的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待續。)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1/21/n13912117.htmJapanese:https://jp.minghui.org/2023/01/23/89043.htmlEnglish:https://www.theepochtimes.com/falun-gong-founder-li-hongzhi-publishes-why-do-human-beings-exist_5000952.htmlDeutsch:https://www.epochtimes.de/falun-gong/gruender-von-falun-gong-li-hongzhi-veroeffentlicht-warum-gibt-es-die-menschheit-a4126954.html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https://www.epochtimes.com/gb/23/4/17/n13975246.htmJapanese:https://jp.minghui.org/2023/04/18/90685.htmlEnglish:https://www.theepochtimes.com/falun-gong-founder-mr-li-hongzhi-publishes-why-creator-seeks-to-save-all-life_5201909.htmlDeutsch:https://www.ganjing.com/zh-CN/video/1fqc9slbmch3uJZOOQXxrW9Ch1ab1c

無限觀看【神韻作品】(English.Vietnamese)可以用code:2082Z降低10%費用:https://www.shenyuncreations.com/zh-CN/subscriptionTo purchase tickets to Shen Yun, please login購買神韻門票請登錄:https://www.shenyun.com/tickets Can’t wa
法輪大法全部經書
正體:https://big5.falundafa.org/falun-dafa…简体:https://gb.falundafa.org/falun-dafa-b…
在線閱讀各語種《轉法輪》:https://www.falundafa.org/
線上免費學習班 https://chinese.learnfalungong.com/All Falun Dafa Sutras:https://en.falundafa.org/falun-dafa-books.htmlRead online in all languages《轉法輪》:https://www.falundafa.org/Free Online Learning Classes:https://chinese.learnfalungong.com/Falun Dafa Buch auf Deutsch:https://de.falundafa.org/buecher.htmlKostenloser deutschsprachiger Falun Gong-Kurs:https://lernen.falundafa.at/All Falun Dafa Sutras:https://en.falundafa.org/falun-dafa-books.htmlRead online in all languages《轉法輪》:https://www.falundafa.org/Free Online Learning Classes:https://chinese.learnfalungong.com/
神韻チケット&公演情報 jp.shenyun.com/2023/001/法輪大法 書籍&新経文 https://ja.falundafa.org/index.html法輪大法無料オンラインレッスン https://ja.falundafa.org/falun-dafa-books.html
責任編輯:xtd
【迎接新世紀】網站宗旨:傳播真相 回歸傳統。把正的善的美的純的光明作品呈現給大眾使讀者受益的非贏利公益事業。特點:群英薈萃之地 民眾容通之處。(海納百川 潤澤蒼生)歡迎投稿【迎接新世紀】郵箱:liwenhan87@gmail.com
1 thought on “【大紀元特稿】破除進化假說的經典迷思(下)”